close

西方發行量最大書籍不是《聖經》而是《道德經》

201801271516991479233308.jpg
曾經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因為譯文太多和偏向領域的重疊,《道德經》幾年前就超過聖經了。而且版本還在增加,銷量也沒有停止上漲的意思!西方人迷戀中國的傳統思想,而中國把最優秀的思想(老子、孔子)拋棄卻撿著西方拋棄的垃圾(馬教)甘之如飴。

daodejing.jpg

作為道家思想的開創者,老子憑藉《道德經》為國人所熟知,其在《道德經》中所闡發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人稱奇的是,自16世紀《道德經》傳入西方後,老子及其思想也引起了西方人的關注和認同。

海外初識《道德經》譯“道”為“道路”

早在16世紀,老子的《道德經》就被譯成西方文字,17世紀以後,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道德經》逐步由中國傳入歐洲,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經”3個字分別翻譯為“道路”(theway)、“德性”(virtue)和“經典”(classic)3個詞。

伏羲黃老學說真正的辯證法之父

老子的《道德經》傳入德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其影響力甚為深遠。從1870年第一個德譯本後,《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辯證法來源於老子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位思想。當他第一次看到中國《河圖洛書》拉丁文譯本以後,驚呼“這是一個宇宙最高的奧秘”,當即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了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由此可見以老子為代表的伏羲黃老學說,才是真正的辯證法之父。

受太極三維圖啟發黑格爾創三段式

萊布尼茲對辯證法的論述深刻地影響著伊曼努爾•康德,使康得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成為辯證法的奠基人和闡發者。而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

老子思想何時真正走進歐洲民眾

但是由於當時歐洲的文化並不普及,加上印刷、出版技術的現實限制,使得老子思想基本局限於歐洲的學者和文人圈子裡,廣大民眾對於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真正讓整個歐洲民眾認識老子、了解其思想的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歐洲文化危機。

一戰危機令歐洲人反思救世良方何處尋

眾所周知,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一個滿目瘡痍、頹敗不堪、精神受創的悲觀世界。 “世界到底怎麼了?”“西方文化到底怎麼了?”西方人開始痛苦反思。 “西方的沒落”恰是當時西方文化虛無的極佳寫照。經歷一戰的慘痛,歐洲人在痛定思痛之餘,開始將目光投向東方,尋求救世的良方。

《道德經》譯本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西方興起“老子熱”

1919年,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寫信給印度詩人泰戈爾,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歐洲文化的弊病已經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東方文化的精髓,不將東西文化融於一爐,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這一年,梁啟超到西歐參觀,向西方友人介紹分享孔子、老子等中國傳統思想。一戰後,在歐洲人中興起了一股東方文化熱。他們發現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對彌補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強權意志都具有積極作用。

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中國人提倡的禮讓、和氣、智慧、樂觀的人生之道遠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學習中國的道德哲學。而西歐的民眾尤其是青年,紛紛組織團體來研究老子思想,追求道家的境界。 1919年,德國詩人柯拉邦德寫了一篇《聽著,德國人》,文章中他號召德國人應當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來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老子思想深得人心歐洲鄉村教師授課《道德經》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歐影響廣泛,當時有位名叫魏時珍的中國學生到歐洲留學,發現大學的教授十分熱衷於與他探討中國文化。一位姓陳的中國學生在歐洲旅行時,發現在一所鄉村中學裡,老師向學生講授“無為而治”的道理,並盛讚老子學說比孔子學說深奧。當時老子成為歐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思想深受德國青年崇拜,當時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戰前德國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時懷中大半帶一本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現在的青年人卻帶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僅5000言的《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海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被看作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被看成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最早的自由先聲。

在西方老子卻被普遍認為是人類自由主義思想的最早先驅。不少西方人認為,《道德經》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與《聖經》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旗鼓相當,《道德經》被看作是出自中國的先知書。老子的思想在西方的流傳之久、流傳之廣,超出了許多當今中國人的想像。

德國人心目中老子是“最知名的中國人”,德國電視台的一項調查表明,每四位德國人的家庭裡就收藏一本老子的《德道經》;德國哲學狂人尼采稱讚《老子》 :“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現代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上,一派老子忠實信徒的模樣。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對老子也作過高度評價,他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1943年,我在美國認識愛因斯坦。他書架上的書並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經》德文譯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學家,大多喜歡老莊哲學,崇尚道法自然。”

托爾斯泰當年曾經說:“我的良好精神狀態歸功於閱讀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到中國訪問時,有人向他介紹《道德經》中幾段文字後,他極為驚嘆,認為兩千多年前能有這麼深邃的思想,簡直不可思議。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對老子也作過高度評價。他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

《老子》被海外學者視為至寶。不少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現歸功於老子這個東方聖人的啟示。

世界發行量第一

曾經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因為譯文太多和偏向領域的重疊,《道德經》幾年前就超過聖經了。而且版本還在增加,銷量也沒有停止上漲的意思!西方人迷戀中國的傳統思想,而中國把最優秀的思想(老子、孔子)拋棄卻撿著西方拋棄的垃圾(馬教)甘之如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回家的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